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常识问答网站首页常识问答
文言文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
- 编辑:耿岚顺
- 2025-10-14 13:39:08
- 来源:网易
【文言文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《文心雕龙》中的第一篇,主要探讨文学的本源与自然之道。刘勰认为,文学应源于天地自然,强调“道”是文章的根本,主张文以载道、文质兼备。他提出“原道”的思想,即追溯文章的本源,从自然中汲取灵感,追求真实、自然的表达方式。
本文通过原文与译文的对照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的核心思想和语言风格,同时结合表格形式,清晰展示其结构与内涵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夫文心者,言为文之用心也。 | 文心,是指写作时的用心之处。 |
而原道者,道之所由出也。 | 所谓“原道”,是指道的来源。 |
天地之大德曰生,圣人之大宝曰位。 | 天地最大的美德是生育万物,圣人最重要的宝物是地位。 |
何以守位?曰仁。 | 如何守住地位?回答是:仁爱。 |
何以聚人?曰义。 | 如何聚集众人?回答是:正义。 |
夫文之为德也,有与天地同流者矣。 | 文章的品德,可以与天地同流共存。 |
是故能弥纶天地,辅赞化育。 | 因此能够涵盖天地,辅助天地的化育。 |
其在人也,则为情志;其在物也,则为形色。 | 在人身上,表现为情感志向;在事物上,表现为形态色彩。 |
情志之发,不离乎性;形色之显,不违乎理。 | 情感志向的表达,离不开本性;形态色彩的显现,不违背道理。 |
故曰:文之为道,本乎自然。 | 所以说,文章的规律,根本在于自然。 |
不可强为,不可伪饰。 | 不能勉强为之,也不能人为修饰。 |
三、核心思想归纳
1. 文以载道:文章不仅是形式上的表达,更承载着道德与思想。
2. 道法自然:文章的本源来自自然,应顺应自然规律。
3. 情志与理性的统一:文章应体现人的感情与理性,达到内外和谐。
4. 反对矫饰:强调文章应自然流畅,反对刻意雕琢。
四、结语
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重要篇章,不仅提出了“文以载道”的理念,还强调了文学应源于自然、贴近人心的思想。通过对原文与翻译的对比分析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勰的文学观,也为现代写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文心雕龙》其他篇章或相关文学理论,欢迎继续提问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