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生活消费网站首页生活消费
狐假虎威的寓意英文版(狐假虎威的寓意)
- 生活消费
- 2022-11-08 17:30:49
- 来源:
大家好,小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狐假虎威的寓意英文版,狐假虎威的寓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”狐假虎威“的寓意如下:一、生活中比喻某些人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、恐吓他人。
2、这个故事告诫人们,要善于去伪存真,由表及里,步步深入,弄清真相,不然,就很容易被“狐假虎威”式的人物所蒙蔽。
3、二、狐假虎威的故事中的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。
4、但是,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。
5、把戏一旦被戳穿,它不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,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。
6、寓意着仗势欺人的坏蛋,虽然能够嚣张一时,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。
7、三、现实生活中也不免会遇到像老虎那样吃人的坏人,当遇到坏人时,我们也要像狐狸一样的机智,利用敌人的虚荣或好胜等心理来转移自身危险,然后借助外力获得安全才是聪明之举。
8、扩展资料狐假虎威,拼音:hú jiǎ hǔ wēi释义: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。
9、假:借。
10、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。
11、后以“狐假虎威”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、恐吓人。
12、出处:西汉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
13、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
14、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
15、”译文: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,捉到一只狐狸。
16、......老虎信以为真,于是就和狐狸同行,群兽见了老虎,都纷纷逃跑,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,却以为是害怕狐狸。
17、反义词:独步天下、独擅胜场近义词:仗势欺人、狗仗人势、狐虎之威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18、例句:十七八个 宋 家人,大人孩子,都有点狐假虎威,现出一派扬眉吐气的神态。
19、寓意是: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、恐吓人。
20、狐假虎威的释义如下:朝代:两汉作者:刘向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
21、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
22、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
23、”翻译:虎求百兽而吃的,得到狐狸。
24、老虎认为这样,所以就跟他走。
25、兽见之都跑,老虎不知道野兽害怕自己才逃跑的,以为是怕狐狸呢。
26、扩展资料狐假虎威寓言故事:战国时代,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,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,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,而感到奇怪。
27、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,这究竟是为什么。
28、 当时,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,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:“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,因为肚子饿了,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。
29、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,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。
30、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于是,便一跃身扑过去,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。
31、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,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,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:‘哼!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,便敢将我吞食掉;你要知道,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,无论谁吃了我,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。
32、’老虎听了狐狸的话,半信半疑,可是,当它斜过头去,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,心里不觉一惊。
33、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,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。
34、虽然如此,他心中仍然在想:我因为是百兽之王,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。
35、而他,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!,这时,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,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,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,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:‘怎么,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?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,走在我后面,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,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,抱头鼠窜。
36、’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便照着去做了。
37、 于是,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,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。
38、他们走没多久,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,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,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,不禁大惊失色,狂奔四散。
39、 这时,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。
40、老虎目睹这种情形,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,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,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!,狡狐之计是得逞了,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,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,自己还不自知呢!因此,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,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,那也就是说,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!”,从上面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知道,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,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,都可以用“狐假虎威”来形容。
41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狐假虎威寓意:仗势欺人的坏蛋,虽然能够嚣张一时,但最终绝不会有好的下场。
42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。
43、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44、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,招摇撞骗的人。
45、又嘲讽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。
46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47、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,在森林中吓唬别人。
48、但是,狡诈的手法绝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。
49、把戏一旦被戳穿,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,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。
50、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,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,都可以用“狐假虎威”来形容。
51、一切狡猾,奸诈的人,总是喜欢吹牛皮,说谎话,靠欺骗过日子。
52、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,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,不堪一击的。
53、扩展资料:狐假虎威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。
54、原文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
55、狐曰:‘子无敢食我也!天帝使我长百兽,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之命也。
56、子以我为不信,吾为子先行,子随我后,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?’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;兽见之皆走。
57、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
58、”翻译:“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。
59、捉到一只狐狸,狐狸对老虎说:‘你不该吃我,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,如果你吃掉我,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。
60、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,我在前面走,你跟在我的后面,看看群兽见了我,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?’老虎信以为真,于是就和狐狸同行,群兽见了老虎,都纷纷逃跑,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,却以为是害怕狐狸。
61、”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狐假虎威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。
62、狐假虎威是汉语成语,读音为hú jiǎ hǔ wēi,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。
63、假:借。
64、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。
65、后以“狐假虎威”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、恐吓人。
66、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
67、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
68、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
69、”扩展资料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,狐假虎威,需索不休。
70、——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》2、果然府中来借,怎好不借?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,这个却保不得他。
71、——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3、谓己功名,难居物下;曾不知狐假虎威,地凭雾积。
72、——北齐·魏收《为后魏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》4、你只会拽耙扶犂,抱瓮浇畦,万言策谁人做的?你待要狐假虎威!——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四折5、十七八个 宋 家人,大人孩子,都有点狐假虎威,现出一派扬眉吐气的神态。
73、——曲波《桥隆飙》九 参考资料狐假虎威(汉语成语)_百度百科 【解 释】 假:假借,凭借。
74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。
75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。
76、 【出 处】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,兽见之皆走。
77、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
78、” 【用 法】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 【示 例】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》:“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,~,需索不休。
79、” 【近义词】 仗势欺人、狗仗人势 、狐虎之威【反义词】 独步天下、独擅胜场 【灯 谜】 风顺腋臭浓 【典 故】战国时代,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,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,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,而感到奇怪。
80、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,这究竟是为什么。
81、 当时,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,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: “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,因为肚子饿了,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。
82、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,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。
83、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于是,便一跃身扑过去,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。
84、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,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,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: ‘哼!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,便敢将我吞食掉;你要知道,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,无论谁吃了我,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。
85、’老虎听了狐狸的话,半信半疑,可是,当它斜过头去,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,心里不觉一惊。
86、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,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。
87、虽然如此,他心中仍然在想:我因为是百兽之王,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。
88、而他,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! 这时,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,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,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,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:‘怎么,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?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,走在我后面,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,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,抱头鼠窜。
89、’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便照着去做了。
90、 于是,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,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。
91、他们走没多久,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,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,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,不禁大惊失色,狂奔四散。
92、 这时,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。
93、老虎目睹这种情形,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,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,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!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,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,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,自己还不自知呢! 因此,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,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,那也就是说,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!” 从上面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知道,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,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,都可以用“狐假虎威”来形容。
94、[提示]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,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。
95、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96、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,在森林中吓唬别人,但是,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。
97、把戏一旦被戳(chuō)穿,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,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。
98、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,虽然能够嚣张一时,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。
99、[原文]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,得狐。
100、狐曰:“子无敢食我也②!天帝使我长百兽③,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④。
101、子以我为不信⑤,吾为子先行,子随我后,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?”虎以为然⑦,故遂与之行⑧。
102、兽见之皆走。
103、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,以为畏狐也。
104、——《战国策》[注释] ①求——搜求,寻找。
105、②无敢——不敢。
106、③长(zhǎng)——首领。
107、这里用作动词,当首领。
108、④逆——违反。
109、命——命令,意志。
110、⑤不信——不老实,说假话。
111、⑥走——跑,逃走。
112、⑦然——对的。
113、⑧遂——于是,就。
114、⑨畏——害怕。
115、 [寓意]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116、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。
117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