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综合信息网站首页综合信息

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赏析这句话(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赏析)

  • 综合信息
  • 2022-09-23 06:05:15
  • 来源:
导读 大家好,小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赏析这句话,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赏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

大家好,小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赏析这句话,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赏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 。

2、”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。

3、翻译: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了;江水汹涌地奔流着进入无边无际的旷野。

4、江中的月影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;云彩的兴起与变化,在空中结成了海市蜃楼。

5、“随”和“入”字用得好,一个“随”字化静为动(或“以动写静”),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、推移,真切地表现出来,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。

6、一个“入”字形象生动,写出了气势的博大,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,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。

7、 大江固然是流动的,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,“随、尽”的动态感觉,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。

8、扩展资料: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 。

9、”是李白的《渡荆门送别》中的一句诗。

10、《渡荆门送别》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。

11、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,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,后以思念作结。

12、全诗意境高远,风格雄健,形象奇伟,想象瑰丽,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,景象雄浑壮阔,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、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。

13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词条-渡荆门送别是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诗的颔联。

14、(李白)乘舟顺流而下,(看到)远近高低起伏的山峦和近处、远处辽阔美丽的原野,因空间和视角的变化而逐渐地变换着位置。

15、“随”字巧妙地将静态转化为动态,亦指物态随舟行而变。

16、“入”字形象地渐次将物由远而近,由淡而浓,又呼应“随”而逐渐淡出。

17、“尽”字概括了行进中的全部景象,又暗指近景渐行渐远,远景即将尽收眼底。

18、“流”字描绘出原野、山峦如同与长江奔泻而下,长江又像融入了无穷尽的漫野和群山大荒之中,整个世界融为一体。

19、诗句词语精炼,意境新奇,感情充沛,近景远景,相衬、互动,情中有景,景中有情,情景交融。

20、诗歌鉴赏135,渡荆门送别鉴赏颔联写白天行舟,天开地阔,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,“随”“入”二字状诗人写景的动感画面,富有表现力。

21、咳咳咳咳咳咳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