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综合信息网站首页综合信息

蝉古诗 虞世南拼音版(蝉古诗 虞世南)

  • 综合信息
  • 2022-09-08 03:30:14
  • 来源:
导读 大家好,小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蝉古诗 虞世南拼音版,蝉古诗 虞世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《蝉》是唐代

大家好,小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蝉古诗 虞世南拼音版,蝉古诗 虞世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《蝉》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,是首托物寓意的诗。

2、作者托物寓意,一、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、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、高标逸韵;三、四句分别用一“自”字、“非”字,正反相生,充满张力,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。

3、全诗简练传神,比兴巧妙,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,耐人寻味。

4、基本信息中文名蝉作者虞世南出处《全唐诗》作品体裁五言古诗朝代初唐作品原文蝉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
5、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
6、[1]注释译文词句注释垂緌(ruí):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,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,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。

7、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。

8、清露:清纯的露水。

9、饮清露: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,栖高饮露,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。

10、流:发出。

11、流响:指蝉长鸣不已,声音传的很远。

12、疏桐:高大的梧桐。

13、居高:指栖息在高处,语意双关。

14、藉(jiè):凭借、依赖。

15、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,蝉儿低饮清露,蝉声清脆响亮,回荡树林之间。

16、身居高枝之上,可以傲视群虫,不用借助秋风,传声依然遥远。

17、作品鉴赏整体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,咏物中尤多寄托,具有浓郁的象征性。

18、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、习性和声音,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,物我互释,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。

19、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,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。

20、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,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。

21、“垂緌”暗示显宦身份,因古人常以“冠缨”指代达官贵人。

22、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,和“清客”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,但在作者笔下,却把它们统一在“垂緌饮清露”的蝉的形象中了。

23、这“贵(人)”与“清(客)”的统一,正是为三、四句的“清”无须借“贵”做反铺垫,用笔巧妙。

24、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。

25、梧桐是高树,用一“疏”字,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,且与末句的“秋风”相呼应。

26、“流响”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;“出”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,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。

27、全句虽只写蝉声,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。

28、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,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。

29、三、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“点睛”之笔。

30、它是在一、二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。

31、蝉声远播,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,作者却别有慧心,强调这是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