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综合信息网站首页综合信息
稚子弄冰的意思和思想感情(稚子弄冰的意思)
- 综合信息
- 2022-09-11 08:15:04
- 来源:
大家好,小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稚子弄冰的意思和思想感情,稚子弄冰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稚子弄冰宋代-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钲。
2、清晨,满脸稚气的小孩,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,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。
3、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璃碎地声。
4、轻轻敲打,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,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,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--冰块落地,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。
5、诗意 清晨,满脸稚气的小孩,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,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。
6、轻轻敲打,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,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,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--冰块落地,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。
7、《稚子弄冰》古诗的翻译:一个小孩子,早上起来,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,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。
8、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,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。
9、古诗原文:稚子弄冰宋·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钲。
10、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璃碎地声。
11、赏析: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,用生动形象的“穿林”响声和贴切的比喻,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。
12、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,儿童晨起,把它从盆里剜出。
13、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: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,当作锣来敲打,声音倒也清越嘹亮。
14、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,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。
15、诗写得清新明快,稚子的嬉乐与失望,宛然在目。
16、翻译:一个小孩子,早上起来,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,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。
17、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,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。
18、2、原文:《稚子弄冰》宋代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钲。
19、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璃碎地声。
20、扩展资料:赏析: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,用生动形象的“穿林”响声和贴切的比喻,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。
21、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,充满了乐趣:心态上,寒天“弄冰”,童心炽热;色泽上,“金”盘“彩”丝串“银”冰;形态上,是用“金盘”脱出的‘‘银钲”,圆形;声音上,有 “玉罄穿林响”的高亢,忽又转 作“玻璃碎地声”的清脆。
22、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,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,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、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。
23、译文儿童早晨起来,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,用彩线穿起来当钲。
24、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,忽然冰锣敲碎落地,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。
25、注释稚子:幼儿,小孩子。
26、脱晓冰:在这里指儿童晨起,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。
27、钲: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。
28、磬(qìng):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,形状像曲尺,用玉、石制成,可以悬挂在墙上。
29、玻璃: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,也叫水玉,并不是现在的玻璃。
30、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,用生动形象的“穿林”响声和贴切的比喻,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。
31、 一、二句“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钲”。
32、金盆,古时把金属的东西统称作金,这里指铜盆。
33、脱,脱离,取出。
34、晓,清晨。
35、钲(读zhēng),锣。
36、说清晨起来,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,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。
37、天寒才能结冰,冰块又是很凉的,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,写出儿童不怕冷;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?有的,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。
38、这是只有儿童才想得出的,而且是“彩”线,“银”锣,又很美。
39、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,又聪明精灵。
40、 第三句“敲成玉磬穿林响”,磬(读qìng),乐器名,古时常用玉石雕成。
41、悬于架上,以物敲击。
42、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。
43、说他手提“银锣”在树林里边敲边跑,“银锣”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。
44、无疑,这声音清脆悦耳,传得很远。
45、“穿”字,有人在林间奔跑的意思,也有声音的传播。
46、诗句将儿童得到“银锣”,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,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。
47、 第四句“忽作玻璃碎地声”。
48、意外的情况发生了,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。
49、玻璃,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。
50、碎地,落在地上摔碎。
51、意思是;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,摔碎了,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。
52、儿童的心情怎样呢?诗人没有写,但可以想象出,一定是感到突然,有些遗憾,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。
53、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,又ー个意想不到,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,高兴得又蹦又跳了。
54、这最后一句,意外,又合情理。
55、沉甸甸的冰块,用丝线提着,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,冰块又硬又脆,落地摔碎也很容易。
56、但儿童不考虑这些,只顾高兴地跑呀,敲呀,结果摔碎了。
57、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,而且情趣横生,余味无穷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58、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,充满了乐趣:心态上,寒天“弄冰”,童心炽热;色泽上,“金”盘“彩”丝串“银”冰;形态上,是用“金盘”脱出的“银铮”,圆形;声音上,有 “玉罄穿林响”的高亢,忽又转 作“玻璃碎地声”的清脆。
59、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,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,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、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。
60、 全诗突出一个“稚”字。
61、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,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。
62、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,唯其如此,孩童的“脱冰作戏”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。
63、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,杨万里通过“以稚为老”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,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,描写“脱冰”的动作细节;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,欣赏其行为细节,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“天真”相映成趣,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。
64、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,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