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综合精选网站首页综合精选

马牙子和诞生牙区别(马牙子)

  • 综合精选
  • 2024-04-25 04:33:30
  • 来源:
导读 大家好,我是小业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马牙子和诞生牙区别,马牙子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概况马牙子刚出生的新生...

大家好,我是小业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马牙子和诞生牙区别,马牙子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概况

马牙子刚出生的新生儿或出生后1~2个月的婴儿,有的口内牙床上长出像小米或大米样大小的白色球状颗粒,数目不一,看上去很像小牙。

其实这不是牙齿,而是牙齿在发育过程中,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增厚,形成板状,并按照颌骨牙床的形式弯曲成马蹄形,这就是牙板。牙板形成后深部细胞加速增生,在一定的位置上形成20个乳牙胚,这就是乳牙发育的开始。

在我国民间,有给刚刚出生后不久的婴儿扎“马牙子”的习俗,这种习俗在农村尤为普遍。其实“马牙子”是无害的,而扎“马牙子”不仅有害,甚至会引起可怕的后患。

编辑本段形成原因

所谓“马牙子”,医学上称为角化上皮珠。在人的胚胎发育的5~6周时,在相当于上下颌部位,各有一组细胞向下增殖,形成一条上皮带,称为“牙板”。以后每个牙板上逐渐出现十几个球状的“牙蕾”。在胎儿4~5个月时,“牙蕾”发展为乳牙雏形,此时牙板就自行破碎分解于组织中,破碎了的牙板,一部分被吸收而消失,另一部分角化为上皮珠,这种上皮珠很快自行脱落、排出。营养不良或先天不足的婴儿,上皮珠就不易脱落。在口腔上皮局部增厚形成牙板,这是牙胚的始基。有时牙板剩余以角化上皮珠的形式残存在颌骨或牙龈内,婴儿出生后不久,角化上皮珠便会出现在牙龈上,形成数个大头针帽大小的白色角化突起,这便是俗称的“马牙子”。

编辑本段症状影响

1、“马牙子”是正常生理现象,一般不需要作特殊处理。

2、“马牙子”是不会影响婴儿吃奶的,也不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,本是无害的,且经过进食和吃奶的摩擦,会自然脱落,本不需要任何治疗。

3、一般无任何症状,对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和健康没有任何影响,不需做任何处理,切不可用针挑或用毛巾擦,否则容易损伤粘膜,造成感染。如果长期不脱落,应请医生诊治。

编辑本段扎“马牙子”危害

在我国民间,有给刚刚出生后不久的婴儿扎“马牙子”的习俗,这种习俗在农村尤为普遍。有的母亲见此状便惊慌失措起来,以为宝宝得了病,急忙请来“老娘婆”或村中有经验的老太婆乃至巫婆,煞有介事地为宝宝治起“病”来。她们用粗糙的白布(家织布)或黑布,蘸香油,摩擦婴儿的牙床子,直至冒出血筋儿为止。有的甚至还将缝纫用的钢针烧红后,扎戳婴儿的牙床子。

婴儿的口腔粘膜是十分娇嫩的,唾液分泌量也少,因此,其自净作用和抗感染能力都很弱,一旦牙龈粘膜被擦(扎)破,很容易感染,甚至引起败血症、脓毒败血症,危及生命。而有些偏僻落后农村的父母,竟不知道宝宝的夭折是因为擦(扎)“马牙子”所致。

其实“马牙子”是无害的,而扎“马牙子”不仅有害,甚至会引起可怕的后患。

编辑本段“马牙子”与鹅口疮

马牙子是新生儿齿龈上的白色小珠,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,也不需要处理,在几天后会自行消失。而鹅口疮是孩子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,需要主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和食具的卫生,及时治疗,口腔有病菌的感染,会引起孩子流口水,建议您及时给孩子检查明确原因,做相应是治疗。 鹅口疮图片[1]

编辑本段临床研究

在临床上,曾遇到因颞下颌关节强直而引起牙关紧闭的患儿。患儿完全张不 患儿完全张不开嘴小图片开嘴,进食困难,小下颏,侧貌呈“鸟嘴”状。向其父母询问病史,方知患儿生后不久,因长“马牙子”被擦(扎)后而发高烧,继而全身多处出现脓肿,经多方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,但后来发现孩子逐渐出现开口困难,2~3岁后便发展到牙关紧闭。检查其全身,发现其后头、腰、背及前胸等处,都有当时脓肿愈后遗留的瘢痕。这些患儿的病史和治疗经过极其相似,并经做颞下颌关节成形术,恢复了开口度。

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Top